喜报!盟员廖美琴被授予“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近日,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积极投身美好安徽建设,省妇联决定,授予刘维凡等10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授予任筱强等230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授予合肥市包河区万年埠街道党工委等80个单位安徽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民盟宣城市委会盟员、宁国市宁阳中学教师廖美琴老师被授予“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29载耕耘教坛,坚守一线。民盟宣城市委会盟员廖美琴老师用青春的热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无论是在大山脚下的偏远学校,还是在繁华的城区学校,抑或是万里之外的大漠南缘,她始终如一地扎根讲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她将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始终以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坚守岗位,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爱岗敬业,力求问心无愧
廖美琴的教育生涯起步于故乡宁国市万家中学。身为乡村教师,她凭借着对教育的满腔热爱与强烈责任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忠实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她深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她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用爱与责任为学生求知的道路照亮方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塑造学生的人格 。
廖美琴对自身要求严苛,工作低调务实。她视每堂课为影响学生命运的关键,备课精细,精心设计教学,只为激发学生思维与兴趣。教学中,她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英语教学秉持 “因材施教”,依学生特性调整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众多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显著进步,在人生规划上也更加清晰明确 。
为了持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廖美琴积极投身各类教学研讨与培训活动。2010 年,她参加宁国市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前往天湖学校、梅林中学等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带到当地,助力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质量。2012 年,她又到绩溪县金沙学校送教,尽管当地教学设施简陋,但她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赢得一致好评。2016 年,廖美琴在参与全国 “互联网 + 有效教育” 研讨活动时,面对教材版本差异和语言障碍,她迎难而上,成功展示出一堂高水平的语法课,收到一致称赞。2020 年疫情期间,她勇挑宁国市九年级英语空中课堂教学重担,克服设备与技术难题,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
廖美琴担任班主任长达十余年,深刻明白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责任感。在宁阳学校任职期间,她坚持每天放学前为学生上 10 分钟的夕会课,通过生动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会课上,她会依据家长、师生反馈以及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内容,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她的悉心管理下,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班级氛围和谐融洽,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宁国市 “五四红旗团支部”、宣城市 “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她本人也两次荣获宁国市 “模范班主任” 称号 。
支教边疆,始终不忘初心
2021年,响应国家“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廖美琴主动请缨,带着家人和领导的关怀,赴安徽省对口支援的皮山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支教工作。在这里,在这里,文化的碰撞、语言的交流、环境的适应,都需要用情、用心、用力去做好。
进疆初期,她遭遇诸多挑战。严重的水土不服,风沙、干燥的环境致使她失眠、想家。接手的九年级三个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工作量巨大,廖美琴压力剧增,头发大把脱落,最严重的时候头发扎一起来只有小指般粗细。廖美琴清楚地记得,有次出门忘关窗,回宿舍面对满地满床的厚沙土,她当场崩溃落泪,却仍坚定告诉自己绝不放弃。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位江南女子在大漠边疆展现出倔强不服输的劲头……
廖美琴凭借顽强毅力坚持下来,全身心投入教学。她辛勤付出终获回报,学生英语成绩大幅提升,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显著增强。通过青蓝工程和师徒结对活动,她与当地老师及实习生增进了理解与友谊。三年间,她带了两届九年级毕业班,中途还换过班,共教过 8 个班 400 多位学生。她与维吾尔族及各地同事同车同行、同桌共餐,结下深厚情谊。
欣逢盛世,无问西东,只要努力过,便无怨无悔,新疆的三年,让廖美琴对国家援疆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清楚感受这些政策对新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助力,更给新疆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因为那一张张美丽淳朴的笑脸,让她对维吾尔族人民有了更深的情感,对新疆有了更多牵挂和祝福。
参政议政,倾尽绵薄之力
无论是作为宁国市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还是身为一名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廖美琴老师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忱与责任感。她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继承并发扬民盟 “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 的务实作风。
2011 年,校车事故频发,这一现象揪紧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心。廖美琴老师敏锐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她深入学生群体,走访家长,实地了解学生上、放学乘车难的实际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她从校车的运营线路、车辆数量,到学生的出行需求、家长的担忧,都一一详细记录。经过多日的奔波与思考,她绞尽脑汁想对策、找措施,精心撰写了提案《关于解决宁阳学校学生上学、放学乘车问题的建议》。该提案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迅速得到落实,成功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最终该提案也凭借其极高的价值,被评为宁国市政协 “优秀提案”。
身为政协委员和民盟盟员,廖美琴老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民盟盟友们一起走访学校、探访乡村,关注农村教育的现状,寻找解决途径。她深入基层,走访社区,开展关于教育、养老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调研,每到一处,都与一线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深入交流,只为建言能精准说到点子上,献策可以讲到关键处,持续为宁国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