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追寻】江泽涵——从旌德走出的中国数学大师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80年来风雨兼程,春华秋实,民盟始终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同中国共产党结下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深厚友谊。栉风沐雨中我们砥砺,前行艰难困苦中我们不断求索,荆棘在途中我们不改初心,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展示了令人起敬的形象,盟贤辈出。宣城亦如是。
宣城盟组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8年。当年绩溪的胡不夷、郭因远赴香港入盟。80年来宣城籍盟员亦如璀璨繁星,照亮国家、民族的振兴富强之路。为追寻先辈足迹,讲好民盟故事。宣城民盟市委会在党史盟史学习教育中推出“宣城籍盟员追寻”活动,整理宣城籍民盟先贤代表人士在各个时期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展现我市民盟的光荣历史以及宣城籍民盟前辈走过的光辉历程,增强盟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第一期推出《江泽涵——从旌德走出的中国数学大师》
江泽涵(1902—1994),安徽旌德人,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他考取清华官费留美生,赴哈佛大学数学系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31年江泽涵回国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该系主任,至1952年卸任。抗战时期,他随校迁至昆明,执教于西南联大。
江泽涵是中国最早的拓扑学家、中国拓扑学的奠基人,在莫尔斯临界点理论、复迭空间、纤维丛以及不动点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中,拓扑学是在中国发展最快、成果最突出的分支之一,这其中江泽涵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20世纪70年代初,江泽涵和他的研究组关于不动点理论课题的研究工作因为“文化大革命”而中断,但年逾古稀的他以惊人的毅力在重重困难中坚持研究,用两年时间写出了专著《不动点类理论》。该书由浅入深地展现出不动点类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成功地实现了江泽涵的初衷:为初具拓扑基础的青年读者铺平了学习不动点理论的道路,从而推动了我国不动点理论的研究。这本书在国际上得到很高的评价,它不仅向世界介绍了中国数学家的成果,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国数学家坚韧不拔的精神。
江泽涵是中国数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自青年时代起,他始终关心中国数学的发展,在美国留学期间就立下志向,要终生从事数学的教育与研究,为祖国引进现代理论,期以50年,使中国跻身国际数学之林。他参照欧美大学的办学体系,改革北大数学系的系务和教学计划,制定规章制度,多方努力邀请到国际上最著名的数学家来华讲学乃至任教,为北大数学系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