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津河源头滋养出的中国活佛
民盟宣城市委会 瞿国庚
在宁国,有这样一个地方,你可能没有去过。这里有:
一条河——芦溪河,流水潺潺,通江达海。
一座山——五指峰,翘首神州,俯瞰大地。
一个人——大慧宗杲,世界传扬,名冠佛坛。
在宁国市中溪镇石口行政村,有个芦溪自然村,天目山余脉千回百转,蜿蜒至此,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小盆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有一千五百余人。盆地四面群山环抱,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之状。最高峰螺蛳悬(又名猴山)海拔1600米,山体横跨皖浙两省。山的东北边属于湖州市安吉县,山的西南边连着梅林镇,东南边属于中溪镇。山中植被繁盛,资源丰富。盆地中部低洼平坦,为河谷地带,土地肥沃,嘉禾成片,旱涝保收。整个盆地又由三个主要的山冲组成,并各有一条小河,向西南方向汇集成芦溪河,属于东津河源头的一条支流,注入水阳江后,在江苏高淳汇入长江。盆地的东南边,有座山,其五指峰呈一字排列,面朝一大片分布均匀、高度相近的小山丘,面积月为5平方公里。就在这五指峰脚下,一座古寺——山东寺,又名慧云院(寺)。山东寺,唐太和年间(827-835)由邑人张司徒等人倡建,多次遭火燹,又多次得以重建。千百年来,一直香火不断。最终,毁于文革期间的1974年。就从这样一座古刹,走出了中国宋朝的一代禅师——大会普觉禅师宗杲(1163年宋朝皇帝孝宗赐谥号)。宗杲(1089-1163),出生于宣州宁国县东乡桥头村,俗姓奚氏,名昙晦,字妙喜,父奚介。宗杲出生即有传说(《大慧普觉禅师年谱》):其母初梦神人卫(护卫)一僧,黑颊而隆鼻,造(到访)于卧室。(母)问其何所居。对曰“岳北。”(母)觉而有娠,及诞之日,白光透室,举邑叹异。这一传说,表明宗杲出身不凡。又据考,明嘉靖《宁国县志》载南宋参知政事(副丞相)宁国人饶虎臣时说“母吉国夫人将浴,见碧蛇在盘,遂感孕而生。”这同样给宗杲的出身,蒙上了神话色彩。
昙晦当面戳穿舅母烧了半只鸡的谎言后,本来对昙晦刻薄的舅母变得更加刻薄了,总是找些繁重的事,或者苦力活给他干,还经常说些不三不四的难听话,心里总想撵他走。
舅母知道此事后,感到这个外孙今后是管不住的,还是尽快打发走为好。
宋崇宁四年(1105),昙晦17岁,舅舅和舅母把他送到邻村东山慧云寺(在今天的中溪镇石口村芦溪山东村民组),依慧齐法师出家。
而今,这位出身于宁国芦溪的宗教名人,已化身为千年古树,傲立于天地之间,见证着天国与尘世的风云变幻,见证着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