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对教育者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的探讨

 ——从费孝通文化创新与人类学思想看正面教育文化的效应影响

 【摘 要】对于教育工作的人生价值的思考,引发了对教育工作中理想主义的教育、民族文化融合的教育和教学研究的文化自觉性的思考,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与教育思想中,有很多精髓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继承与发扬,笔者认为,文化传承过程中理想主义教育应该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行为,民族团结教育中“和而不同”思想应成为教师的教育意识,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要做一个文化自觉的实践者。

【关键词】费孝通;文化;教育工作;

 

引 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多时候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工作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也常常反思个人与周边同仁的教育工作的人生价值,在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如此繁荣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常常感觉教育工作很辛苦,感觉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感觉教育群体的弱势与人生价值的缺失,教师的价值观常常会湮灭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因此,对教育工作的人生价值的思考,也必须回归到对教育本质的拷问上来,回归到对教育改革前途与方向的思考上来,教育者的文化自觉行为往往对受教育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最令人向往的目标是美好,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教育是美好快乐的交流活动,教育没有了美好,哪会有人的快乐?是什么偷走了教育之美?我看就是我们自己!衡量教育的美好,太多的时候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尺度,我认为现在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的美好标准,我们可以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创新与人类学思想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一 “理想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

——文化传承过程中理想教育应该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行为

“年轻时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明确该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对一生成长非常关键。”费孝通先生说这话的时候,也是对中国教育的一种思考与忧虑,既是国家层面价值观教育的体现,也是教育工作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1、理想教育现状的缺失与忧虑

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对中国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课题,社会家庭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已经到了严重扭曲的程度。费先生认为“现在,怎么做人的问题,好像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家里不讲,学校也不讲,有时候问题发展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在家庭教育网络教育的影响下,自私、排他、暴力等倾向性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青年一代的成长,国家与民族振兴的希望却需要依靠青年一代去完成,现在社会上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多是功利化的,对知识学习的引导直接与考大学、找工作联系在一起,缺少了过去报效祖国,为人类为科学贡献终生的理想教育。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理想教育。

再现实一点,现在社会上很流行高学历、高学位,公务员选人用人,文凭成了一道关口。如果一个人仅有知识,不会与人交往、沟通和相处,不会生存之道,缺少动手能力,在不同层面对国家对工作缺少敬业爱岗的精神,缺乏创新意识,不会技术革新,知识再多也不一定能派上用场。

2、费孝通先生的教育思想的启示

费孝通先生对教育的理解很值得我们思考,他认为,“传授知识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好人,自然会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自然会爱国、爱家、爱人民。”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成人教育往往比成才教育更为重要,文凭仅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一个人的修养包括学识在内的综合素质。费先生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如何培养出更多高学识、高修养的合格人才,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中我们应该看到,费先生对教育的期待,更多地放到对人生理想教育和修养教育上,这也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内容。

3、教师需要将理想教育变成工作的自觉行为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主义教育,注意分析国家民族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学习与认真学习的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引导学生学习感动中国、大国工匠、三百六十行等社会现实中的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理想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要注意与现在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研究,在教育方法与手段上要与时俱进,切实改变过去传统的理想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教育中,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在现实的学习与工作中,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爱国的敬业爱岗的好青年。

二 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对民族团结与文化融合教育的作用

——民族团结教育中“和而不同”思想应成为教师的教育意识

我们中小学老师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

费先生的教育思想对现实社会的思想教育很有指导意义,文化的融合与世界大同的判断,也是基于民族与国家的交流的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种思想在我们教育中,也是需要加以研究和运用的,这对培养一个具有世界思维能力的未来青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当今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大背景下,在世界文化冲击与西方民主思想对东方文化的挤压的现实中尤为显得重要。

1、文化包容思想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关键

文化自觉是教育者在文化传承中的基础——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思想对教育的启示也在其中,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与思想,在教育中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与文化的包容的教育。

世界上的各种文明,各个民族和国家,都应该有文化自觉意识,对自己的文化的优缺点有“自知之明”,费先生认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最终走向“天下大同”的理想状态。这在文化教育中也就是要有“和而不同”的包容、开放心态,只有这样,人类相互之间才能和平共处,才能从“多元”走向“一体”,在“和而不同”的氛围中,“天下大同”终将有实现的一天。

在现实社会中,民族的平等与国家之间的相容其实都很好地证明了费先生思想的先进性,体现出文化包容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看到,对青年一代的教育,也需要不断加强文化的引导,以便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包容与民族的团结。

2、传统文化的坚持与东西方文化兼容的教育

我们希望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和而不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保持东西方文化的兼容。

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和平崛起的呼声很高,但是如果没有新的思想作为前导,提不出能够得到世界各国都承认的价值观,是很难得到普遍承认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的崛起,还应该是文化的崛起,新的思想的崛起。费孝通先生先知先觉地提出一种新的思想,那就是世界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这种思想也将影响世界。他不仅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同样也关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

费先生的人类学思想对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启示,更多地是在教育中,要注意民族的包容与团结,中国是一个由56组成的国家,多民族共处和共同发展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发展之道。个民族

我们知道,和为贵的观念,是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在教育中,对青年一代也要更多施加团结和谐的教育,改变那种用自私、暴力去解决一切的思想,这样才会使社会有更多的和谐与团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 “和谐”“平等”“法治”“友善”。要在一起共同和谐的生活,就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但这种理解和尊重必须要建立在自尊和自信的基础上。

三,教学研究的有用有效源自教育研究的自觉自省

——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做一个文化自觉的实践者

1、费孝通先生社会学实地调查研究方式回顾

作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先生,著有《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他的研究观点是从不说“你该怎么做”,他认为,学者要用老百姓明白的话告诉他们还不明白的道理。在社会学的两种研究方式中,费孝通选择在实地调查,依靠自己观察的最可靠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去治疗来自社会的病痛。通过调查研究,费孝通提出了“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理论。

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经历,不难看出费先生的研究都是在基层中实地调查,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方式对我们中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无疑是最好的范例。

2、对教育研究的启示——教育研究也应该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伴随着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也要向费先生学习,多做实地调查,多做行动研究,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一切,才会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其实,在教育工作中,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观察与研究,如果我们将教育教学研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将会做得事半功倍,同样道理,教师如果不研究学生,不研究进行内容、研究教学模式方法,教育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的。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学习费先生的研究方式,将关注点放在教学对象中去,放到教学过程中去,开展行动研究,更多地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案例与方法,避免高而空的空洞内容,这样才会在研究中取得更好的实用效果,这也是费先生研究方式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启示。

总之,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与教育思想中很多精髓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继承与发扬,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将理想主义教育变成自己的文化自觉行为,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将“和而不同”思想变成教师的教育意识,在我们的教学研究中做一个文化自觉的实践者。只有这样,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才会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得到发扬光大。


2017年9月23日
浏览量:0
收藏